07年下半年,我持有着中信证券,我一好友持有万科。二人都赚了不少,二人都很高兴,二人都还自诩价值投资,二人坚信盈利只是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。
 
吃喝之时,二人还要吵一番。我说,“中信证券好,你看创新业务的时代还没开始,接下来有融资融卷、直投、股指期货、备兑权证等很多新业务,而且金融脱媒、 财富管理,再有就是全流通,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扩大,估值不到30倍,前程远大!”。他说,“中国城市化才真正开始不久,加速还没怎么开始呢,资产升值的过 程将再持续30年!万科的市占率才2%呢,我实在是欣赏喜欢爱王石。”二人都互相说服不了对方,当时中信证券市值刚突破3000亿,万科则将要去冲击 3000亿。(顺便提一下,现在贵州茅台也要去冲击3000亿。)
 
结局当然是个悲剧。中信证券,即使五年过去,手续费一降,啥新业务都不顶用,最后还得靠证券协会来维持最低费率。这个事实如此简单而讽刺,对我的智商而 言,甚至有点残酷。从这个角度,我是输了,因为万科市值的倒塌,有比这更复杂的原因,个中缘由,甚至有些我最近才看明白,或许还有些仍不明白的。不过,市 值倒了就是倒了,理由只是理由而已。至今,都跌去三分之二,打个平局。
 
当然,并不是说当时我们完全没有市值观。比如对于工商银行的市值大于花旗,我当时的理解是,美国的银行集中度和中国不能比,次贷危机以来,银行可以关掉上 千家,中国才几家银行?工农中建都占了60%的份额。对于,中信证券的市值大于野村证券,或万科的市值等于美国前五大建筑市值总和等比较,也都是晓得的。 但是,由于内心完全被“中国崛起”给占领了,所以,常识被抛弃(包括工行其实只是靠吃高利差的)。现在回忆起来,仿佛一个自由民主派人士在回想着当年参加 红卫兵的经历。
 
这里,借由这个历史,我来说说简明的市值观。在中国的现状里,一个企业,历经股市牛熊,穿越行业兴衰后,仍能站稳百亿市值,是不容易的,比如福耀玻璃,金 发科技,那么大的公司,在行业里有很强的地位,目前也在这个级别落脚;要去挑战三五百亿的规模,那是已经巨头了,比如烟台万华、中集集团、美的、中兴通 信、长城汽车、格力电器等;而上千亿,则属于王者(因此需要放到全球层面去看,毕竟是二百亿美元的级别),制造业里目前还没有(上海汽车因为有合资关系, 没算),三一去过,但现在回来了,而且我看中期内再去的可能性甚小。当投资的爆发时代过去后,他需要漫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,未来只能以自我完善为主,而非 扩张。我还想说的是,制造业股票,其实要站稳50~100亿也是不容易的,如中鼎股份、恒立油缸这样优秀的公司。
 
我更想说的是,其实,中国的大部分行业,都是制造业,食品医药等消费类,电子科技通讯类,环保类或农林牧渔等。中国还是落后国家,需要一个工业立国的过 程,工业化是必由之路,准备、起飞、成熟、后工业化这几个阶段都会经历。而品牌、技术、产品、市场等东西是需要经受过程考验的:品牌可以在一二年内做广告 造势起来,像脑白金一样,也可以像太阳神、健力宝、三鹿一样消失,二三线白酒品牌更是走马观花,未来可能包括王老吉(我更信任加多宝的原因是,中国的品牌 价值,其实更取决于运作实力或能力);技术,很多企业所谓的技术,其实都只是市场角度的先发优势,从国外把人家淘汰的技术或设备买来而已,或者请了一二个 高手来暂时加盟攻克一下,比如武钢的取向硅钢、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、各类薄膜隔膜渗透膜等,企业本身的技术积累是很少的,研发体系更是谈不上;产品或市场 方面,风云变幻的案例很多,比如振华港机,九阳股份等。总之,品牌很容易衰弱,产能很容易扩充,技术很容易复制,市场也很容易成熟。一个在市场中历练成长 的优秀企业,即使一个长跑冠军,其过程也将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,要很多阶段。
 
所以,我对海普瑞一上市就700亿觉得不可思议,他无非是个原料药加工企业;对碧水源开盘就250亿感到很惊讶,膜技术无非只是具备个先发优势;对莱宝高科一度超越300亿难以理解,因为这个数字超越了触摸屏的鼻祖TPK ……
 
有一句话说:“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”。其实,要看见从废墟中谁能起高楼是有一定难度的,但是,警惕繁华则会相对容易很多,这时,你只要多一份常识,少一分贪婪。
 
当然,我并不是说,有一个机会,一出生就去看到死,怎么也不去参与。而是我们在参与这些行情的时候,要留一份清醒,最好知道他行情的本质是怎么回事,从而 更好的把握机会和风险,而不是像我早年一样,对中信证券这样,大涨那么多后,其巨额利润来自于经纪收入是很不可靠这样的事实,也不防范。
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
139 1310 8315
0512-3687 4091